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遊記][2012關西行]我的第一次出國——第一站、大阪城!


其實這才是我們的第一篇遊記(笑)


前三篇加起來,總之就是一句話:由關西機場抵達大阪城

關西機場 搭乘 南海電鐵的空港急行到難波
轉乘 大阪市營地鐵 御堂筋線 到 本町 
再轉 大阪市營地鐵 中央線 到 谷町四丁目


一整個早上都在趕車迷路,好不容易走出車站後終於能放鬆的拍拍照了。
走出出口我真的超級興奮!我們的旅行終於要開始了!

谷町四丁目9號出口,往前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大阪城了,非常近。
谷町四丁目9號出口


終於接觸到大阪的微風,氣溫非常涼爽,應該在26度左右。今天雲層有點厚,剛好可以遮住陽光、但沒下雨,很舒適的天氣,而且重點是:這裡的空氣是乾的,跟台北的悶熱比起來,這裡簡直是太涼爽怡人了。
我們在關西的這六天半每天都要講一次這裡的天氣有多好!

9號出口一出去看到的景色
左手邊就是大阪歷史博物館,真的是一走出來就到了,很可惜我們沒時間去。
大阪歷史博物館






























遺跡!我好喜歡那個屋頂。
是說住在附近的人大概都看慣了,一看到我拿出相機就知道我是觀光客,不過沒差,我就是來當觀光客的嘛!
法円坂遺跡復原倉庫
解說牌
大致上的翻譯:
  「作為古時河運交通要點的難波、其中心地區的上町台地北側,在1987年的挖掘調查中,發現了5世紀後半左右的巨大建築物群。16棟以上的高腳建物整齊的排列,一棟的長約10公尺、寬約9公尺。面積約90平方公尺,在當代而言是非常大規模的建築物。建築群向東西方向建造,有縝密的計畫性。推測是在百舌鳥和古市建造了巨大古墳的大王為了向內外誇耀權力所建造的。
  6~7世紀,這附近建造了許多建築物,以被稱為「難波津(難波港)」的港口為中心,附近一帶作為物資集散地非常發達。迎接中國或朝鮮的使節,或是作為遣隨、遣唐使的出發地,可說是面向海外的玄關,在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的確還蠻大的,聽說好像可以進去參觀,不過因為我們趕著去大阪城,匆匆忙忙就路過了。


 往前走可以看到大阪的NHK電視台。
 中間那顆球好有趣,不過把這兩個建築物連在一起有什麼作用嗎?
大阪歷史博物館+ NHK
這是我們走的路線:
感謝偉大的GoogleMap
我們的目標是大阪城天守閣,大阪城的「西之丸庭園」是賞櫻的熱門景點,不過我們去的時候是夏天...只有綠油油的櫻花樹(笑)

進入大阪城前,先來個簡單的大阪城小知識:
大阪城原本是豐臣家的,之後德川對豐臣發動冬之陣、夏之陣兩場戰爭後,豐臣家敗亡。德川後來重建大阪城,更改了一些布局,弄得更雄偉(炫耀囉)。一直到1868年的幕府滅亡、城池陷落的瞬間前,把大坂城作為將軍直轄的城郭管理。至於天守閣,豐臣時代因戰火燒毀,後來德川重建的曾因落雷燒毀,現在這是三代目。


護城河!石垣跟護城河喔喔喔!!!護城河超大的喔喔喔!
不過看 石垣上的痕跡,以前水面應該更高才對。
整齊的屏風折
小知識:「攻城者最害怕的,就是來自側面或背面的弓箭或槍砲攻擊。軍事學上來自這兩個方面的射擊,稱為橫矢,對敵軍發動這種攻擊,稱為「橫矢掛」。橫矢很難避開,可說是城在設計時基本中的基本。
  形成橫矢掛的方法有二。其一是將通往城門的道路造得狹窄,限制敵軍的行動,再拉長城牆的長度(從城牆上射擊)。
  另一個方法就是使城牆彎曲,在古城中看到石牆複雜曲折,就是為了橫矢掛。」


以上摘自: 三浦正幸 著, 《日本古城建築圖典》(臺北:商周出版,2010年)頁76-77。

圍繞大阪城的公園,很乾淨寬敞,而且很多樹。走在這邊感覺很舒服。
一路走,涼涼的微風吹拂,我跟茗茗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日本人的夏天在這種溫度還會覺得熱。這裡好—涼—爽—啊————
即使是夏天,緯度高的地方氣溫會愈低、還有氣候的影響,這些本來都是當知識理解的,但是實際體驗到真的有地方的夏天這麼涼爽,還是很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這邊可以看到通往大門的土橋。

從這個角度看城牆,可以看到漂亮的弧度,還有整齊的算木積。
不過外牆這邊也是德川重建過的吧?
整齊的算木積
小知識:「城牆轉彎的石壁角落(隅部)較容易崩塌,而且上方還會蓋有隅櫓或天守,所以是最需要謹慎施工的地方。......(中略)......石壁角落通常採用算木積。算木是算盤傳入日本以前,用來計算的木棒,呈棒狀長方形的角石形狀很像這種算木,所以被命名為算木積。
  算木積使用的角石,需要為長邊是短邊兩到三倍的長方形。在石壁角落隔斷輪流放置長邊短邊,如此組合堆疊。這種算木積法,角石的長邊會夾住短邊和與其相鄰的石材(角脅石),所以石壁角落可以呈現一體化,相當堅固。」
以上摘自: 三浦正幸  著,  《日本古城建築圖典》(臺北:商周出版,2010年)頁62。


我們終於要進入大阪城啦!
正門的橋面蠻寬的,這就是所謂的門面吧,正門就是要氣派才能凸顯威嚴啊。
大門入口

日本古城的城門依型式不同也分成很多種類,不過我不是專業人士也不太確定......這個應該是高麗門形式。
大阪城的大手門
門旁的千貫櫓。
所謂的櫓就是倉庫,平時儲存軍需物資的地方(槍砲弓箭、軍糧等),戰時則為防衛據點。另外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櫓,如「太鼓櫓」或「鐘櫓」,平時報時、需要時也可傳遞訊號。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櫓。
門旁的千貫櫓(左邊那個)
小知識:入口的升形
「城郭的入口被稱為虎口。以石垣或土壘圍住虎口,中間形成的小廣場稱為升形(近似梯形的四邊形),在江戶時代只要是四邊形的東西都叫做升形,所以其實就是一個四方形的廣場。...(中略)...藉由這內外兩重的門,可嚴密的防守虎口。這兩道門也有人合稱升形門。
  突破高麗門攻進升形的敵軍,會面向建在深處的櫓門。這時候,可以從升形周圍城牆上的土牆或多門櫓,架起攻擊敵軍側面及背面的弓箭,在無法自由活動的升形內殲滅敵軍。」
以上摘自: 三浦正幸  著,  《日本古城建築圖典》(臺北:商周出版,2010年)頁32。



從裡面看得比較清楚,這應該是高麗門沒錯。改良自藥醫門,把正門上方的屋頂縮小、另外在兩旁的控柱上加上小屋頂。
是說雖然叫高麗門,但是跟韓國的建築形式完全沒有關係。
大手門 從裡面看

大手門升形石牆的巨大岩石!旁邊的上班族先生被我偷拍來做比例尺(笑)
這不是豐臣時代的東西、是德川重建時使用的,德川為了誇示城的威容使用了許多巨石,這塊是城內第4名。
大手門升形石牆的巨大岩石

說到升形,其實大阪城的這個升形是失敗的。一般來說升形應該要往右轉,弓箭手才好射箭,這邊因為不知啥原因硬是弄了個向左轉的升形。

升形的內側的櫓門。一層是門、二層是櫓,這種門就叫櫓門,是防禦功能最好的門,因為上面的櫓可以駐軍。
城門其實都很大啊,照片都拍不出那種震撼感。
升形的內側的櫓門

從櫓門下看出去的景色

沿著指示牌就可以一路走到本丸。本來想說可以先去二之丸庭園,不過考慮到時間,還是先去天守閣比較保險。


豐國神社入口,可以看到豐臣秀吉的像
進入本丸。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看到那塊據說是最大的巨大岩石了。
本丸入口
乾掉的護城河...
聽說德川重建大阪城時,下令本丸石壁必須是豐臣時期的兩倍,是日本最高的石壁。


本丸櫻門。拍歪了TAT
是說大阪城內到處可以看到來散步運動的市民(羨慕)
本丸櫻門
解說牌倒是拍得很正。
櫻門解說牌





























大致上的翻譯:「是德川幕府於1626年的大阪城再建工程中建造的,但在1868年明治維新的大火中燒毀,明治20年(1887年)陸軍將其重建至今。左右的土牆也是和櫻門一同重建,但在戰後的颱風中毀壞,1969年復原。櫻門這個名稱是豐臣秀吉建築大阪城時所起的名字,當時在門的附近種有許多櫻樹,可能是因為這樣而命名的。然而豐臣時代的大阪城,和德川幕府重建的大阪城有相當大的差異,包含櫻門在內的本丸入口,是在比現在更西的位置、入口方向也不一樣。此外,門兩旁的巨石被稱為「龍虎石」,江戶時代時,據說在下雨時右邊的石上會出現龍、左邊會出現老虎的紋樣。」


據說是日本最大的巨石 。
好大、超級大!要這麼斜才能入鏡啊。沒有路人可以當比例尺太可惜了(喂)
大阪城本丸櫻門的蛸石
終於看到天守閣了,雖然說是假古蹟,好歹還是拍一下。又看到人家在騎腳踏車,好好喔~我也喜歡騎腳踏車,尤其天氣又這麼涼。

在本丸庭園中很大很漂亮的樟樹。
樹下還有石碑,可是有點斑駁我看不懂( iдi )
補充:天守閣正南面曾有豐臣秀吉親手種下的樟樹,之後在明治元年被攻入大阪城的戰爭波及,折斷、火燒而枯死。好像有特地留下樹根以作紀念,現在這棵是後來陸軍重種的二代目樟樹。


就算是假古蹟,看到它我還是蠻興奮的!
大阪城天守閣
大阪城天守閣有包含在大阪周遊卡的免費設施裡(普通要600日幣),把優待券跟周遊卡給售票員看過就可以進去了。

 看到豐臣家五七桐紋的旗子啦!!!


 鋼筋水泥的假古蹟,不過至少那石頭看起來還算舊的?


天守閣入口
一旁的青銅號砲。

大致上的翻譯:「全長348公分,砲口內徑20公分,外徑40公分。1863年幕府下令鑄造,本來是作為大阪天保山砲台的備用砲,明治維新後,被移到大阪城內。1870年(明治3年),開始作為大阪城的號砲,原本一天打三次,明治7年改為僅中午施砲,後來為了節省火藥,於大正年間施砲完全停止。」


接下來天守閣內就禁止拍照了"(ノ_・、)"天守閣雖然失去了作為古蹟的價值,但是不得不說,它作為一個博物館真的弄得挺不錯。我自己是很喜歡逛博物館,對日本戰國這段又還算是有點基本認識,所以逛得蠻愉快的。

我很喜歡7樓的「豐臣秀吉的一生」,透視畫模型好棒!是會動的喔!有一幕醍醐花見的場景,櫻花飄落、看起來華麗極了。

3、4樓的歷史資料展會定期更換。我們去的時候4樓是家紋展(7月19日),有很多各式各樣鑲有家紋的器具,比如印有真田六文錢的竹筒之類的。當然大鎧和頭盔是一定有的,有展出直江兼續的頭盔喔。另外還有羽織、箭等,東西還蠻多的。然後看到一大堆葵紋(笑)是說我這趟旅行老是看到葵紋。
直江兼續「愛」字頭盔

這才是家紋:「三葉三龜甲」直江兼續家紋  


另外4樓還有豐臣秀吉的「黃金茶室」復原模型。真的、整間都是金箔...榻榻米好像是用紅色還是什麼詭異的顏色我忘了,總之,太閣大人的品味真是讓人不敢恭維。

3樓展出戰國武將的筆跡。信長公的筆跡真的是就跟他本人一樣,有霸氣!很有力道、又灑脫的感覺。羽柴秀吉的字,細細的,有時後會到處亂飄的感覺OwO展出品真的很多,不能拍照真的很可惜。不過大部分都寫得很草書,我們看不太懂到底寫了什麼...能復原出裡面內容的研究人員真是太厲害了。

5樓的大阪夏之陣,一看到兩邊的武將列表就覺得...豐臣這邊還真是壓倒性的不利啊,人數好少。然後不知道為什麼,真田幸村的名字有被刮掉的痕跡,是誰這麼討厭他啊連名字都不想看到嗎?
天守閣導覽,大圖請看大阪天守閣官網

登上八樓展望台。那個鐵網真是煞風景...
本丸庭園

二之丸庭園
在8樓這邊買了漂亮的風景明信片,打算寄回家給自己。不過沒有郵票還要去找哪裡有賣...
一樓有可以蓋紀念章的地方,有興趣的人記得要去找一下喔。我錯過了100古城巡迴的章TAT

因為太好逛了,又在裡面休息區寫了明信片(飲水機的水好冰涼好好喝),出來的時候已經4:30了,本來還想去逛逛其他地方應該也來不及了。日本的景點很多都只到5、6點左右,神社寺廟就更早,有些只開放到4:30。

回程路線。一路從天守閣走到森之宮站。
茗茗用手機上網有查到森之宮站附近有郵局,本來是想去買郵票的,不過郵局營業時間只到5點,我們4:30出天守閣,中間還在庭園和神社那邊逗留了一下,最後其實也來不及去郵局了。我們是在森之宮站附近的便利商店買了郵票順便寄出的,那個便利商店有替代郵筒收信,超方便!我們本來還想去找郵筒的。

經過神社的結婚儀式場地的時候,有看到一小群年輕人在練習表演,不知道是不是跟婚禮有關呢。

傳說中的烏鴉!
是說大阪城範圍內好多烏鴉,我們一進到大手門一路上都聽到烏鴉叫。
其實我覺得烏鴉飛起來還挺漂亮的。

應該是夏天的垂枝櫻?長滿葉子的櫻花樹www

離開的路上經過梅林,發現貓咪!

梅林裡好多烏鴉。
你能在這張照片裡發現幾隻呢?(笑)

和烏鴉們共處的黑貓。

寬廣乾淨的公園步道,非常安靜。

偶然路經大阪市樂隊的練習場。經過都有種「要特別安靜」的感覺。

日本的觀光景點地圖都很詳細。
大阪城公園地圖
很大的噴水池,好涼的感覺。

運動人士。我們還有看到類似田徑隊的幾個女孩子在做暖身操。

真的很漂亮的公園!住在這附近的人真好,「大阪城就是我家公園」的感覺。之後去到京都這種感覺更強烈,尤其是京都車站附近的東、西本願寺,想想看、平常上班回家都會路過這種佔地廣大的百年古蹟...京都人真好啊。

走出大阪城公園,找到便利商店、順利寄出明信片後,接下來我們要去道頓崛吃東西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